《人民日報》:宋志平:“獨行快 眾行遠” 走出去不能“吃獨食”
受益于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中國海外投資已連續兩年超過來華投資,中國正步入資本凈輸出時代。面對新環境,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如何進行戰略調整?作為“走出去”的“老大哥”,綜合性大型國企的海外發展經驗無疑具有參照意義。近日,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50人論壇上接受了人民日報國策說的專訪。
選好根據地“精耕細作” 用“組合拳”贏得接納
312條大型水泥生產線,60條大型玻璃生產線,占全球建材市場的65%——這是中國建材近年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交出的成績單。
“65%的市場占有率,對全世界的跨國公司來說,都是天文數字。”宋志平說。得益于在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中所取得的成績,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也開始向中國建材購買技術和裝備,中國建材逐漸成為全球建材技術和裝備的一張“名片”。
不過,企業發展并未止步于此。中國建材已從賣裝備技術,進一步延伸價值鏈,開啟產業投資、管理服務輸出和標準制定。“我們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投資5億美金建設建材工業園,在迪拜建設大型海外倉,還為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管理30多家工廠,未來,這個數字會超過100家。”
“一流企業做標準”,宋志平還希望將中國建材的“標準優勢”帶出去?!皹藴室彩且环N服務,比如水泥合不合標準,能不能用?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往往沒有這套標準。中國市場中建筑材料的標準都是由我們做的,我們建設了國際化的CTC標準認證中心,也希望把標準帶出去?!彼沃酒街赋?,中國建材作為綜合性產業集團的大型央企,“走出去”的道路應該是綜合進入,立體開發。
談及“走出去”的實踐經驗,宋志平概括有三點:第一,不能“包打天下”,要“精耕細作”,花大量時間研究選好“根據地”?!耙粠б宦贰毖鼐€的60多個國家中,有的存在地緣政治、宗教和政策風險。所以,深入調研、優先進入低風險國家,評估高風險國家可行性,至關重要。
第二,因地制宜,研究針對不同國家的不同“組合拳”?!霸谫澅葋啠覀冎鞴ギa業投資,在坦桑尼亞,我們則建設大規模的建材連鎖分銷中心,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需求,來選擇我們的業務組合。”宋志平介紹,中國建材將自身優勢總結為貿易、制造、大型裝備和技術服務等,根據需求重新組合,實現有效合作。
第三,與當地政府和人民處理好關系,為本地企業創造機會。宋志平每次去國外調研,都會了解工地上有多少本地人、本地企業參與建設?!爸袊髽I走出去不能只講產品多好,價格多便宜?!彼沃酒秸f,中國技術性價比最好確實是顯著的優勢,但是必須人好、文化好,做友好和平的建設者,才能夯實長期合作的基礎。在贊比亞盧薩卡,中國建材捐贈了一個容納170個學生的學校,一所醫院,贏得了當地人的接納和喜愛,也獲批盧薩卡工業園用地。
不“吃獨食” 開放“嫁接” 筑好風險的防火墻
“獨行快,眾行遠。”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已有幾十年的歷史,如今在國家整體布局下去做,合作共贏至關重要。
因此,在宋志平看來,處理好和當地企業、跨國公司、中國企業之間的協作關系,獲得政府、協會的助力支持,是“走出去”的核心命題。
“我們一定不要‘吃獨食’,中國建材在‘走出去’時常常成了帶頭大哥,我們更重視合作共贏,要去照顧大家?!彼沃酒奖硎?,在國內時,企業分民企和國企,出去了就都是中國企業。央企、地方國企、民營企業,需要通過貿促會、國際商會等多條紐帶,一起研究共贏打法。“誰打主力,誰打配合,誰先做,誰后做,咱們得是一個團隊,不打亂仗,外國人才會看得起你?!敝袊ú脑谫澅葋喗ㄔO建材園時,了解到當地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在贊比亞深耕20多年,與當地政府和人民建立了良好的政企、民企關系,在當地中資企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。中國建材決定選擇該企業作為“走出去”的當地合作伙伴。
面對跨國企業合作,宋志平用了“嫁接”這個比喻?!胺侵抻泻芏嘀v法語的國家,法國公司在非洲扎根很深。我們到非洲去,難道是要把人家連根拔掉,我們再來重新扎根嗎?”宋志平的一個設問,讓人對“嫁接”概念豁然開朗——根可以是別人的,卻可以結出自己的果實,這就是合作共贏。
例如法國施耐德在非洲有大量的辦事處和良好的人脈關系,它不做建材,但是有電氣業務。于是,中國建材便邀請它來做前期項目開發,自己做工程總承包(EPC)和投資開發,同時也使用它的電氣和能源管理服務。這就實現了雙贏。宋志平介紹,目前中國建材和施耐德在非洲已經有了十幾個大型合作項目。
“走出去”是有風險的。如何應對?宋志平認為,可控是關鍵?!捌髽I自身要做好風險的邊界處理,提升風險的迅速處置能力,保證風險的可控、可承擔?!崩缰袊ú脑凇白叱鋈ァ边^程中,就加入了“中投保”等商業保險。由于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風險與管理經營風險相關,更與地緣政治、宗教、區域法律相關,宋志平認為,國家相關部門的綜合評估對于企業也至關重要。
“穩扎穩打,步步為營,‘走出去’不是一個口號,不是一場運動,不能搞蜻蜓點水,也不可殺雞取卵?!彼沃酒秸f,中國建材會以繼續以“精耕細作根據地”的精神,做長期打算,做“走出去”的長期踐行者。